微信公众号团队,你们是不是努力错了方向!

作者: 唐杰 分类: 天下杂侃 发布时间: 2020-06-26 15:06

微信成为国民级应用程序之后,张小龙被封“神”了,微信的“克制”被业内津津乐道,但同样的也有一批人觉得在一些显而易见的体验问题上,微信的“克制”只是一种不作为,妄称中国第一产品经理的称号。

微信是一个庞大的体系,称之为 WeChat OS 也不过分,所以很难短短几句讲清楚一个 OS 的所作所为,况且还是外部人。但是,这并不妨碍我对其中一些功能发表看法,所以今天我就要聊一聊这个 OS 里的一个分支,关于「公众号」的一系列调整。

公众号打开率持续走低已经是行业共识了,不知道分水岭发生在改版成“信息流”之前还是之后,但是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,微信公众平台的相关负责人透露,微信公众平台的整体流量是上升的,上升幅度在微信内部看来还不小。

既然还在增涨,为什么行业普遍认为在下滑,具体原因我就不分析了,网上有很多分析的文章。而我要谈的是另一个问题,为了提升公众号的打开率或流量,微信公众平台团队还将持续改版公众号,比如近期媒体报道的采用“智能排序”机制。

最近不少公众号都在卖力的求读者「设“星标”、点“在看”」,以应对公众号智能排序机制下“内容被降权、甚至被消失”的风险。虽然微信没有公开也不会公开“智能排序”的算法逻辑,但是也透露了智能排序不以“星标”和“在看”作为参数指标,微信要做的是定义订阅者和公众号之间的关系,从而智能展示内容。但是这个改版的方向,是不是错了?

无论是微信公开课还是媒体报道,我不止一次的看到张小龙表达出微信团队要不忘初衷,如果这是真实的信息,那么公众号的不忘初衷,难道不应该是“公平”吗?公众号的努力方向是“公平”机制,而不是一味的只盯着提升流量这一个指标。

媒体报道
张小龙做微信公众平台的初衷,是取代短信成为一种基于连接品牌和订户的群发工具,并且有效地避免垃圾短信。他并不关心群发的内容,而是尽可能地开发出来各种形式:文字、图片、视频等。

微信要把公众号盘子做大,让更多以前不怎么阅读订阅号内容的人喜欢上阅读,也要丰富内容形态,包含视频、音频、漫画、小说。这是基建工作,没有问题,也是大家非常期待的方向,但是作为「去中心化」的“工具属性”平台,开始“人为”的“干预”推送结果,看似提高了流量指标,实则是背离了「去中心化」的准则,也破坏了“公平”,甚至是牺牲了公众号价值的多元化。

iOS 和 Android 不会为了“推送”的打开率或流量而去“干预”应用程序的推送内容,也不会将我不常用的 App 给隐藏起来;再或者,我经常收到不想看的短信和不想接的电话,但我不会去要求通讯运营商“干预”我的手机号的功能。

微信公众平台

微信公众平台的 Slogan 是「再小的个体,也有自己的品牌」,因此公众号的「初衷」是品牌(公众号)为粉丝提供价值,而“阅读”不是唯一的价值,这种“人为”的“干预”实则是“中心化”思维,看似提升流量和做大了盘子,但实际上是损害了读者和品牌(公众号)的利益。特别是“智能排序”功能要定义品牌(公众号)和粉丝的关系,你们能“定义”清楚吗?我关注的公众号那么多,你怎么知道我和它的关系只是“读者”这一种关系呢?

盘子变大,不一定能惠及优秀的公众号,只有“公平”才能惠及所有人,将选择权交给“订阅者”才是最公平的。如果有精力非要折腾,可以基于“公平”机制去改进功能,或者去折腾“看一看”吧,那里是另一个小天地。

微信公众平台的这一系列操作,我只想到一个目的,那就是争抢“用户时间”,并且是背离了「去中心化」和「工具属性」的初衷,以损害公众号生态的方式,急功近利的实现了短期的成效和利益。

公众号并不分发流量,在微信里也只能通过会话窗分享、朋友圈分享、看一看分享这三种分享方式获取粉丝,这些都是基于通讯关系的,需要用户很强的认同感才能触发传播行为。而通讯关系之外的获取粉丝方式,则需公众号运营者承担很大的成本。一个公众号艰难的获粉后,公众平台出于争夺互联网用户时间的目的,拿着公众号内容去运营,理应在“看一看”这个频道里吧,你的频道你的流量,你随便怎么玩。但是跑到公众号“入口”去操作,公众号运营者不仅要为平台贡献内容,好不容易积累的粉丝还要被你再决定“推送”的到达率。你们这是想重新定义“订阅”(或者说重新定义“关注”)吗?长此以往,谁还愿意继续运营公众号。

微信的基础是通讯工具,根基是通讯关系,在没有新的通讯形式出现前,微信是没有生存危机的。基于通讯关系留存的用户,微信延伸出了公众平台、朋友圈、微信支付等等“护城河”式的扩展服务。在外面无论是内容类产品,还是支付类产品,都对微信的根基构不成威胁;用户在外面玩的再欢,每天到饭点总归是要回“家”的,只要“家”在你手里,一切都有可能,所以也不存在为了生存或者竞争而求变,况且张小龙也公开说过,用户使用微信的时间太长了,真希望用户少花时间在微信上。

既然没有生存危机,也没有竞争压力,还不希望用户长时间用,“克制”还是你们的美德,那能不能「不忘初衷」,做好“工具”,光是“工具”就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了,比如增加新的内容形式,所以还是别重定义“订阅”了。

作为 QQ 邮箱和 Foxmail 十多年的深度用户,我知道微信公众号不是凭空创新出来的,如果微信团队没有 RSS、阅读空间、邮件订阅这些产品的经验和思维积累,也就不会有微信公众号这样的产品。试想当年,你们会“干预”阅读空间的内容列表吗?

当然,如果「初衷」变了,那以上都是我的废话了!

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,请随意赞赏。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!

一条评论
  • 123

    2020年6月27日 00:56

    测试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